【课程孵化】风吹麦浪 蝉鸣夏芒
《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意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如: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的过程。
冬——守护
新学期开学啦,种植园地的小麦宝宝又会有什么新变化呢?
哲哲:小麦,新年好呀,你和我们一样又长大一岁了呢。
轩轩:小麦好像又长高了。
嫄惜:是啊,我们每次来,小麦都长高很多,它到底有多高呢?
问题:怎样来测量小麦的高度?需要什么工具?
孩子们的发现:毛根、积木、尺子,毛线,班级里能找的材料都成了孩子们的工具,不同的工具都能够来测量小麦,冬天里虽然气温很冷,但小麦也在悄悄长高。
春——成长
辰辰:小麦长高了,他们怎么都变黄倒下来了呢?
文文:对啊,靠边的都倒下来了。
问题一:小麦是生病了吗?
彦中:是不是有小野猫进去,小猫最喜欢吃的就是猫草!
劲豪:我想应该是被风吹的!
我们的发现
回家后,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知道当缺水、缺肥、虫害等情况都有可能引起麦子枯萎。
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肥料,并且坚持每天给小麦浇水,终于在孩子们的悉心照料下,小麦有了新变化。渐渐地,上面还长出了长长的胡须(麦芒),真是有趣。
问题二:不速之客—麻雀,怎样赶麻雀?
随着小麦成熟,小麦田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麻雀
熙熙:麻雀原来也喜欢吃小麦!
兮兮:这样可不行,我们的小麦会被麻雀吃光光哒!
孩子们的发现:
哲哲:放一个绳子,麻雀过来吃小麦,就被套住了。
贝贝:给小麦加个罩子,这样麻雀就进不来了。
孩子们还请来了张欣和的爸爸帮忙,有了袋子的帮助,麻雀好像很少光顾孩子们的小麦田,保护小麦成功啦!
夏——收获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小麦被夏的热情“晒”透,麦香漾开,一株株金黄的麦子沉甸甸地压弯了腰,麦穗随风摆动,迎来了小麦丰收季。
问题一:麦子要怎么收割?
如如:用刀割,我看到电视里的农民伯伯就是这样。
小沈:用剪刀剪,小剪刀能够剪很多很多东西,连小树枝都能够剪动。
欢欢:可以用手拔,像拔萝卜一样。
小贤:用收割机,像除草机一样,一下子就能够把小麦给收割起来。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有各的理,到底用什么工具割麦子呢?还是用调查讨论来决定吧!通过讨论,孩子们都认为用剪刀剪最安全。
小麦——收割
对于幼儿园小农场的丰收实践,家长们积极响应,全力配合!爸爸妈妈也来帮忙。收麦子行动开始喽!
小麦——脱粒
经过一天太阳的暴晒,细心的孩子发现,有一部分小麦已经脱粒了,可还有一部分小麦没有脱粒,可以用什么方法脱粒呢?
大家尝试用手使劲来回搓,将麦粒搓出来。可是尖尖的麦芒像针一样扎手。
孩子们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去脱粒,有的用小手捏,有的用棍子敲打,有的用剪刀剪,还有的用甩的方式,也有小朋友想出了用脚踩的方式脱粒。经过实践,大家最终觉得用脚踩是最省力的办法。看着金灿灿的小麦果实,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
问题二:收获的小麦还能做什么呢?
听说小麦浑身都是宝,麦杆晒干还能用来做手工。麦秸可编织各种草帽、扇子、垫子、草包等,也可做燃料和泥墙皮。这回,收获的小麦在区域中,成了孩子们的新游戏材料。编一编,粘一粘,剪一剪、画一画……于是孩子们又忙活起来。
用双脚丈量四季,用双眼探寻文明,用双耳倾听故事,用心灵感悟自然。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小麦的一生”让孩子们在种植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能力和知识,还有情感与态度。创新、发现、收获,都藏在这“一粒小小麦谷里”,让孩子们学会感恩、珍惜粮食。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