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孵化】“趣”玩泡泡
课程缘起
午餐时间快到了,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到盥洗室洗手准备进餐。瀚瀚按了洗手液后很认真的搓洗他的双手,突然,他大声的说:“我的手上有好多泡泡呀!”紧接着小润说:“我手里的泡泡比你还多!”小彧好奇的说:“真的有好多的泡泡!”此时其他小朋友也被吸引了过来一起玩起了洗手液泡泡。
一、寻找泡泡
师:小朋友们知道了洗手液可以搓出泡泡,还在哪里看见过泡泡呢?
少安:洗澡会有泡泡的。
诚诚:下雨水塘里有大泡泡。
哲哲:妈妈买的泡泡机能吹出泡泡。
那还有哪里会有泡泡呢?孩子们决定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进行“泡泡亲子大调查”。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泡泡在哪里?”“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文文:我家鱼缸里的鱼会吐泡泡!哲哲:泡泡机里会吹出好多五颜六色的泡泡!阳阳:爸爸给我买了一把大枪的泡泡机。小宇:我也有,是一个照相机。
孩子们带来的泡泡机有手枪的、照相机的、宝剑的、电动的、自己吹的等等。孩子们在幼儿园玩得不亦乐乎!
老师的话:《指南》中指出,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在发现泡泡的过程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观察身边泡泡的同时,也在表达自己想法,同时也倾听了别人的想法,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神奇的泡泡
午餐后,大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玩着泡泡机,只见小希蹲在地上看着吹出来的泡泡一动也不动,我好奇地过去问:“小希,你在看什么?”小希说:“我在看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好像是圆圆的,又有点绿绿的......老师,泡泡是这样子的吗?”听到小希提出的问题后,小朋友们都围了过来,也都一起蹲下来仔细观察泡泡,他们发现了泡泡的小秘密。
萌萌:泡泡是透明的。涛涛:在阳光下,泡泡是黄的。
1.闻一闻
梓润:泡泡闻上去臭臭的。诗涵:泡泡有洗洁精的味道。
2.摸一摸
小宁:泡泡凉凉的。小语:泡泡一碰就破了。
我给泡泡拍个照
含含:我的是大泡泡。秋秋:我的是小泡泡。小榆:我有一个红泡泡。诚诚:我有好多蓝泡泡。
老师的话《指南》中指出:教师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孩子们对于泡泡的奇特形态产生了兴趣,通过视觉、触觉、嗅觉来认识泡泡,提升了孩子感知周围环境和物品的能力。
三、制作泡泡液
凡凡:老师,我还是想玩泡泡!老师:你仔细看一看、摇一摇,自己再动动脑筋想一想呢!
凡凡拿起泡泡机摇了摇,没有听到声音,拧了拧,没拧动,说:“老师,帮帮我。”我帮助她拧开了泡泡液盒,她明白了,原来是泡泡液用完了。于是小朋友们准备自己来制作泡泡液。
观看泡泡液制作过程
老师:宝贝们,学会了吗?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试试吧!琰琰:好耶!
亲子制作
准备材料:洗手液、沐浴露、肥皂、洗洁精、洗衣粉。另配:适量的水。
洗洁精+水 沐浴露+水 泡泡补充液+水
自制泡泡液成功!
晨晨:我妈妈和我一起做的。涵涵:我吹出个大泡泡。瀚瀚:我吹出了好多的泡泡。小希:我要把泡泡液带去和小朋友一起玩!琰琰:我要把泡泡液带去和老师一起吹!
老师的话: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通过与爸爸妈妈共同制作泡泡液活动,既学会好玩的泡泡液制作方法,更促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情感培养。
四、寻找泡泡发生器
星期一的早上,小朋友们都带来自己制作的泡泡液,晨间活动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开心的吹起了自己制作的泡泡。小润说:“我用雪花片吹出了泡泡!”文文拿起了画笔试了一下:“我怎么吹不出来?”于是孩子们一起帮文文在区域里寻找“泡泡发生器”!
实验开始......
小铲子把手、吸管、雪花片、圆形毛根可以吹出泡泡。
花型茅根、小刀、画笔、木棒不可以。
通过小实验,孩子们知道有孔的玩具上容易吹出泡泡,孔洞以圆形的最好,其他形状的玩具吹出的泡泡容易破。泡泡液有了,工具也有了,孩子们和泡泡还会发生什么小故事呢?
老师的话:《指南》中指出,幼儿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在孩子无意识的拿雪花片吹泡泡时,教师引导幼儿在自己生活学习的环境中寻找更多可能性,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感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知识。
五、彩的泡泡
小彧:我看的动画片里面的鱼会吐出有颜色的泡泡!阳阳:我也看到了红色的泡泡。彤彤:我想做一条有颜色的泡泡鱼。顾顾:我想做一个红色的泡泡太阳。
在孩子的启发下,老师为孩子们拿来了各种颜色的颜料,孩子们把颜料放进泡泡水里,在画纸上吹出了五颜六色的鱼、红色的大太阳、黄色的大香蕉。
老师的话:《指南》中指出,教师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孩子们结合自己看过的《海底小纵队》的动画,对于彩色泡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自己去表现完成彩色的泡泡作品,加深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与欣赏能力,对于颜色的感知有了明显提升。
六、尾声:结束亦是新的开始
让孩子们在“游戏性科学”中,萌发科学的小种子,这颗种子将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我们相信,点滴生活中的小发现,也可以汇成润物无声的涓涓细流。怀揣着这份教育信念,我们将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