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我们的小故事——“袋”你一起玩
“袋”你一起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中班幼儿已经具备初步的自我发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老师,我们必须了解幼儿的独特性,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使之获得有效的学习经验。在主题活动开展之初,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对袋子的材质和形状非常感兴趣,于是及时生成了相关的探索活动。
一、袋子为什么会飞起来
中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顺应着孩子们的兴趣,我问到:“那袋子飞起来的时候,里面鼓鼓的,你知道是什么吗?”妍妍说:“是风吧!”宁宁说:“我也觉得是风。”熙熙说:“我知道,那是空气,不是风,有了空气就会鼓鼓的。”熙熙的回答让我不得不对他竖起来大拇指:“你说的真棒,如果袋子里没有空气的时候,被风吹了以后,它也会飞起来,就是不会像气球一样鼓鼓的飞在天上。
“这个袋子看起来有点好玩,那我们可以来做一个气球袋吗!”熙熙带着渴望的眼神望着我说。其他孩子也纷纷拍着手说:“我想要,我想要……”看着他们对袋子这么感兴趣,于是我们决定一起来动手做一个空气袋。
二、初次尝试做空气袋
陶行知先生说:儿童是新时代之创造者,不是旧时代之继承者……小孩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能力。听说要和袋子一起玩游戏了,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购物袋,他们兴高采烈地来到操场上,玩袋子飞起来的游戏。可是今天的风不够大,怎么可以把袋子飞起来呢?哲哲和浩浩使劲地往他们的袋子里吹吹气,然后用力把袋子往天上抛,袋子好像飞起来了,但是很快又落了下来。浩浩又把袋子举起来,放在嘴边对着天上使劲地吹,但是好像也没有成功,袋子很快又掉了下来。一旁的希希拎着袋子,把袋子放在脸的前方,使劲地往袋子里面吹着气,吹完之后,她想尝试把袋口系起来,经过一番努力袋口看起来好像已经记好了,希希把它抛上了天空,可是不听使唤的袋子又一次落了下来。豪豪捏着袋子飞快地奔跑着,他想用这个的方法把空气装进去……
“咦!我的袋子为什么飞不起来呢?”、“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空气装进去吗?”、“是因为袋子太重了吗?”……孩子们虽然都开动了自己的小脑筋,想出各种办法想让袋子飞起来,但是好像这一次并没有太成功。
三、再次尝试做空气袋
经过了一次不太成功的试飞,孩子们并没有因为没有飞起来,而受到打击,他们的热情依旧,于是我引导孩子们可以回家问一问:怎么样让我们的袋子可以飞起来。经过和爸爸妈妈的一番研究,他们知道袋子想要飞起来里面,除了要装上空气外,还要把袋口扎紧,袋子还要轻一点。
于是,在第二次尝试的过程中,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大的保鲜袋。同时我们给他们准备了一些贴纸用于装饰空气袋,这样可以让袋子看起来更漂亮,也更生动,孩子们都积极的参与活动,忙着给袋子贴上嘴巴、眼睛,他们就等着看着袋子起飞的那一刻。在老师和小伙伴们共同的努力下,这次的空气袋里装了满满的空气,孩子们看着自己做好的空气袋,开心地互相欣赏着。终于可以放飞空气袋了,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带着他们的小人空气袋来到了操场上。“哇!飞起来了,飞起来了。”澜澜高兴地喊着。“你看我的也起来了”。熙熙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笑容。“我的也飞起来了,老师,你快看呀!”浩浩看着我炫耀着说。孩子们开心的追逐着、奔跑着,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从他们露出的灿烂笑容我们可以知道他们探索到了袋子飞起来的秘密。
四、袋子,你别飞走
孩子们和袋子玩得非常开心,意犹未尽。这天,风有点大,孩子们拿起来他们的袋子来到了操场上继续玩,可是风一会儿就把他们的袋子吹走了,有的袋子飞上了天找不到了,有的袋子被大风吹的刮到了树枝上吹破了。于是孩子们开始着急了。澜澜说:“找一个风小一点的地方”,萱萱说:“我们把它围起来不让风吹着它”。
于是我们把游戏的地点改为了攀爬架前面的那块空地上,有了攀爬架的遮挡,顿时风看起来小了很多,可是袋子还是不断地会从那个轮胎的缝里面飞走,于是孩子们想办法留住自己的袋子,悦悦蹲下了身子,用手按住她的袋子说:“你别跑你就呆在这里吧,”悦吴找来了绳子请老师帮她用绳子把袋子系了起来。浩浩和豪豪搬来了来了我们游戏活动使用的帐篷,他们把空气袋轻轻的放到了帐篷里面,“这下该吹不走了吧。”
五、袋子还可以怎么玩?
最终我们从家长群、宝宝投票里面各挑选出来的排名前10名的,并给他们颁发了奖状。非常感谢这次积极参与的家庭,谢谢他们的支持,感谢他们给孩子提供了一次这么好展示自己的机会。
除了我们平时常见常用的塑料袋以外,还有什么袋子呢,孩子们和妈妈一起在群里面展开了讨论,很多妈妈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他们在平时的购物中都使用环保袋或者纸质的袋子。这样的袋子更有利于我们保护我们的环境。